开云体育
content=te开云体育
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智未来主题展区的杭州六小龙专区,人形机器人在进行格斗擂台赛。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数字贸易作为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深度融合的新形态,通过拓展贸易边界、创新贸易模式、赋能贸易主体,正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潜力,成为世界各国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的战略选择。
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达到1.5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1.3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我国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数字应用场景,叠加庞大国内市场,这些都为数字贸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数字贸易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孔德军认为,我国数字贸易蓬勃发展,不仅为国内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全球数字贸易发展作出贡献。
2024年,我国发布了《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中国数字贸易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对激发数字贸易发展潜力,培育壮大数字贸易经营主体,推动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加强数字贸易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推动电信、互联网、文化等数字贸易相关领域有序扩大开放,鼓励外商加大数字领域投资,提高数字贸易相关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盛秋平表示,商务部加快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制定数字贸易相关标准,推动标准实现国际化对接,不断提升我国数字贸易开放水平。
国家数据局一级巡视员李欲晓介绍,为形成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国家数据局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基础能力建设,构建多层次数据跨境流动安全防护体系,增强数据互信,加强规则对接,增强防护能力,便利企业数据出境合规,形成数据开发利用与流通繁荣的良好状态。
也要看到,数据跨境流动也面临着规则碎片化等一系列问题,对全球数字贸易便利化形成障碍。“我们希望和各国同行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数据高效便利流动模式,促进跨境电子交易,减少数字贸易壁垒,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让数据在流动中使用、在流动中增值,真正形成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局面。”李欲晓说。
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折射出“丝路电商”的强大吸引力。
在第四届数贸会期间举办的“丝路电商日”活动上,《“丝路电商”合作发展报告2025——普惠包容共创数字新生态》发布。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已与36个国家建立电子商务合作机制,打造120余个线上线下国家馆。构建起国家统筹、地方协同、企业参与的多层次合作模式,并通过市场开放、数字基建合作、电商模式输出、人才培训等多维度推动与伙伴国的深度合作。
2024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比重首次突破50%,“丝路电商”充分带动物流、支付、技术等多业态创新合作,成为构建国际经贸新生态的关键引擎。
来自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联酋等“丝路电商”伙伴国的企业表达了与中国深化跨境电商合作的强烈意愿。希望通过与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对接,引入中国电商发展经验,助力本国数字经济升级。印尼综合物流创新解决方案公司IT与运营执行董事朱迪·金塔·伊拉万表示,公司通过“数字海运协同平台”整合港口、船公司数据,实现订单全流程可视化,助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为跨境电商提供高效物流支撑。
近年来,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是扩大电子商务领域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容。“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创建近两年来,在电子提单应用、电子发票、跨境互操作等方面形成12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多地开展差异化制度创新,比如浙江推动发布5项电商国际标准,助力电商规则标准相融相通。深圳建立RCEP跨部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和服务中心,“一国一策”助力电商企业用好原产地积累等规则。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以电商产业对接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东盟好物”主题促销带动东盟产品2024年线亿元,推出中老、中越电商职业和培训标准。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李楠表示,数字经济正在改写贸易、投资和发展的规则。中国的实践既展示了数字经济的潜力和规模,也为其他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人工智能(AI)技术为跨境电商产业赋能,实现更高效、智能的全球贸易。《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5》预计,到2032年,全球人工智能在电商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57.2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在客户服务、个性化推荐、供应链优化等场景的深度应用。例如,AI驱动的虚拟试衣间、智能客服和动态定价系统已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
亚马逊调研显示,78%的中国卖家使用或考虑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服务,中国义乌小商品集散中心本土智能服务平台接入DeepSeek等AI工具,近3万家商户累计使用AI相关应用超10亿次。随着技术迭代、算法逐步成熟,人工智能与跨境电商加速融合,广泛渗透文本、图像、音视频等领域,在设计、运营、客服、营销及供应链各环节全方位赋能跨境电商。
阿里巴巴旗下源头厂货拿货平台1688将于今年11月上线一款名为“遨虾”的跨境AI产品。对于大多数缺乏本地采购团队的海外中小型零售商来说,找到一款有潜力的商品并在中国完成生产,需要经历漫长的选品调研、工厂对接与合规确认过程。
1688公共事务部总经理范敏介绍,当买家输入海外热销商品链接后,系统可通过视觉识别与语义分析提取关键特征,并在平台上匹配具备生产能力的国内相似款货源,将原本依赖人工比对的选品周期从数天缩短至几分钟。此外,系统可自动筛选出支持小批量出口、具备跨境服务能力且响应速度快的源头工厂。
同时,AI与直播电商深度结合,不断提升选品、数据分析、合规审核等环节的运行效率。“我们研发的羚客系统已接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行业数据与各类公开数据,通过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自动完成商品资料、资质文件的识别、比对与分析,精准预警潜在风险,筑牢合规屏障。”谦寻控股集团董事长董海锋介绍,在选品环节,借助AI技术,羚客系统能够挖掘与分析海量历史销售数据,并结合实时市场趋势进行预测,从而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选品,提升直播销量。
在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郑小林看来,当前数字贸易智能化、个性化、全球化特征愈加明显,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分析大量贸易数据,预测行业变化,判断用户需求,从而帮助出口企业判断国际市场动向,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记者 李芃达 冯其予 李 景)